一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,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架构
以教育科研为先导,2000年至2003年,学校组织三批共94项院级教改项目,并成功申报29项江西省教改项目。2000年与北京石油学院、北京工商大学共同申报获准国家教育部《21世纪初一般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》立项。经学校60%以上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与,在其他两所院校的共同努力下,历时三年,2005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,由于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是同时展开的,既提供理论的支撑又提供了实践的方法,从而创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。

|
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证书 |
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:培养适应我国陶瓷工业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基础扎实、知识面宽、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、素质高、作风朴实,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。
围绕这一目标,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方案框架(详见图7.4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结构图)

|
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结构图
|
二、课程体系、教材体系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教学管理的建设与改革
1、课程体系: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方面,一是重组和优化十大系列课程,即:数学、外语、物理、体育、计算机、非化工类化学、人文社科、经济管理、非电类电工电子、非机械类机械基础系列课程。二是整合教学内容,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,将过去的“几何结晶学”“矿物岩石学基础”“岩相测试技术”三门课程,整合成“无机材料测试技术”和“硅酸盐岩相学”,三是删繁就简,如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课程,把原来的“老三门”专业课整合为“机械工程基础”,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等。
2、教材建设:制定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,成立教材建设委员会,设立专项经费,2003-2005年出版教材27种,其中特色教材15种。自编教材89种,其中五种教材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。
3、教学方法和手段:公共基础课,如数学课的精讲多练,人文社科课的启发式、问题式、讨论式、计算机课以传授方法为核心,精讲多练。
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,如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坚持“讲清原理重应用”的方法,“陶瓷工业机械设备”“机械制造装备设计”课则结合内容现场教学。
艺术类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,普遍利用“讲、练、评”三结合方法。工商学院和社科系采用案例教学或实例教学法。多媒体教学,学校有多媒体教室16间1690座,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教学占开课比例为18%,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82个,其中优秀课件20个。
4、教学管理:学校形成了一支以中年为主,老中青结合,以高级职称为主,高中初级职称结合的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;根据学校实际不断完善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,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;组建了教学督导组,制定了督导工作条例;聘请了学生信息员;实施了定期检查、评教,周期性教学质量评估。
三、实践教学
实习和实训时间(详见表7-2)
表7-2各学科(专业)实习和实训时间统计表
学科门类 |
实习实训周数(周) |
占教学周的比例(%) |
工类 |
12-16 |
7.14-9.52 |
管理类 |
6-16 |
7.14-9.53 |
艺术类 |
9-21 |
5.36-12.5 |
理类 |
7 |
4.17 |
经济类 |
8 |
4.76 |
法学类 |
14 |
8.33 |
教育类 |
13 |
7.74 |
实践教学体系(详见图7.5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图)

|
践教学体系结构图 |